本月初,中国政府主持了上海合作组织的会议,该组织被定义为一个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国际组织。该组织成立于2001年,目前由10个欧亚国家组成,其中包括俄罗斯,还有16个观察员国,其中包括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尽管参与者之间存在政治分歧,但这次会议在国际紧张局势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中强调:“冷战思维、霸权和保护主义仍然笼罩着世界,全球治理正处于十字路口。”
中国领导人继续加强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存在和影响力,在与美国的对抗背景下,以及面对欧盟国家的明显衰落。这种加强的一部分体现在最近的军事阅兵中,展示了其武器装备。这一信息明确无误: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也是一个吸引力的力量。
该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自1989年柏林墙倒塌和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过程被称为冷战结束。这些事件及其意义和解释一直是过去三十年国际环境讨论的重要部分。这一时期经历了多个过程,显著改变了生产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导致了有问题的全球化,并在快速发展的技术创新环境中产生了影响。
另一方面,可以并且是有用的指出,当前国际关系和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的格局是历史上关键事件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自20世纪初就已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8)、大萧条(1929-33)、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45)和冷战的回声构成了这一过程。它们指向了对所谓“世界秩序”的不同重新思考,伴随着一系列危机和权力重新配置,伴随着持续不断的冲突及其深远的后果。今天,我们正处于这一秩序的流动时期,这导致了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启了美国新实力的展示。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在武器和军事干预、金融和外交事务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战争结束时,他积极参与了凡尔赛条约(1919年)的谈判,并对战争赔款的施加引发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著作《和平的经济后果》中的重要反思,其经济分析远超一般水平。
凡尔赛条约凸显并投射了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这一情况被视为自由主义与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间的脱轨,并成为二战期间历史学的经典问题。德国和意大利的经验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痕迹,至今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1919年的失败经验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与凡尔赛条约截然不同的谈判。1947年的巴黎和约不仅结束了战争,还提出了重建欧洲和建立经济稳定框架的问题。创建了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约、欧盟、粮农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等机构。这里不是讨论它们的意义和运作方式,而是强调我之前提到的历史回声。这些是某种意义上连接两个不同时期的大桥,几乎跨越了三个世纪。
考虑这些时间链为研究当代事件及其解释提供了空间。例如,考虑英国帝国的终结及其对今天仍然冲突的政治环境的影响。这一过程几乎遍及全球,从爱尔兰到埃及、巴勒斯坦、中东、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和非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