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菲德尔·卡斯特罗司令员才说,他与同志们一同度过的监禁岁月是极其富有成效的。在那些日子里,他们不断学习、思考,并且以高度组织化的形式为胜利做准备。正是这种专注的精神,让他们在狱中通过严格的学习最终实现了“出狱、成功”的目标,正如这位革命领袖所承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在古巴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们自己的经历中,也是在莱库姆贝里监狱服刑期间,我们有机会深入研究卡洛斯·马克思所著《资本论》三卷的西班牙语译本。这些译本直接来源于一位支持我们事业的记者——我们的狱友兼挚友罗尔夫·迈斯纳寄来的德文原版。参与翻译工作的有三个人:一位医生、一位记者兼作家维克托·里科·加兰,以及一位物理学家、核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
马克思的这部伟大著作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138年来,它不断受到各种批评,但从未有人能真正证明它已经过时或具有破坏性。
1949年成立的德国新闻社(DPA)在2018年5月5日为纪念马克思诞辰,在《拉霍尔纳达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高度评价了《资本论》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深远价值。
文章提到,马克思在去世时并未预见到《资本论》的巨大成功;他的朋友恩格斯在伦敦的家中发现他时,这部著作已经完成。恩格斯后来在文章中预言,这部作品必将超越时代限制,永存于历史。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第一卷出版后并未引起太大反响,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论》成为了人们剖析资本主义本质的重要工具。那场危机使得该书在众多书店售罄。当时的一位PRI党政府官员甚至建议重新推广马克思主义著作。
马克思的革命精神不仅体现在《资本论》中,更在于他揭示了资本主义这一披着“进步”外衣的剥削制度的本质。完成这部巨著耗费了马克思长达十年的时间;据作者本人回忆,他曾在海上经历了一场致命的风暴才将手稿送达汉堡的出版商手中。最终,这本书于1867年9月14日正式出版。
令人意外的是,马克思从未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带来巨额收益;他甚至称这部书“连写作时抽的烟钱都赚不够”。马克思的妻子和七个孩子一生都生活在贫困中。他的收入始终无法维持家庭生计。然而,这种困境丝毫没有削弱这部著作的价值。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他们认为这场斗争将以无产阶级的胜利告终,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
马克思去世后,《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相继出版。马克思和他的家人曾在伦敦流亡期间度过了34年,几乎相当于他们一生的一半时间。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依然坚持信念。在马克思的葬礼上,恩格斯向这位挚友致以崇高敬意:“他的名字和思想将永存于世!”事实证明,他的预言成真。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马克思去世仅12个月后,就有超过5000人前往海格特公墓悼念他。然而一个世纪后,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终结,资本主义的拥护者们开始吹嘘自己的胜利。
一些落后的思想家宣称历史已经终结,某些人认为资本主义是唯一可行的社会制度。但事实并非如此;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资本主义注定走向失败。排斥和压迫工人阶级、掠夺自然资源、侵占财富来源,正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必然道路。
我们要向CIDE组织和“石油与国家论坛”(Foro Petróleo y Nación)的何萨法特·埃尔南德斯(Josafat Hernández)同志表示感谢,感谢他主持了关于《资本论》的研讨会,探讨了这部著作在21世纪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致希梅娜·古兹曼·库埃瓦斯(Ximena Guzmán Cuevas)和何塞·穆尼奥斯·维加(José Muñoz Vega):正义终将到来。
文章评论